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显示将不会正常!
新闻资讯 Latest news

强基计划今日启动! 武大/山大/兰大刚刚发布招生简章, 这些考生可破格入围校考!

发布时间:2020-05-07

刚刚,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率先发布了2020年强基计划简章,拉开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的序幕。

 武汉大学 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理想信念坚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所报考的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以及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基础学科拔尖,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五项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以下简称一本线)以上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结合学校相关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8个,招生规模为150人。各专业招生计划及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根据各省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以及学校历年招生情况,我校强基计划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招生,详细分省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2020年5月10日10:00至30日12:00考生可登录武汉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86),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但可以最多报考我校在生源省有强基计划的同科类(新高考改革省份指同选考科目要求)3 个专业。

(二)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办法

1.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一本线之上的,按照我校在生源省强基计划各专业招生计划的4倍,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报考了多个专业的,将以“高考成绩优先”原则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的唯一专业。

2.对于第二类考生,只要其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一本线,即破格入围我校考核测试,不占用招生计划4倍的名额。报考了多个专业的,以所填报的第一专业为入围学校考核测试的唯一专业。

(四)学校考核测试

我校考核测试分为体育测试、综合能力测试两个环节,详细考核测试方案在入围考生报名参加测试前公布。我校考核测试将于2020年8月4日前完成。

1.体育测试项目为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毕业生评价指标)(详见附件),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凡有一项测试不合格者即失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资格。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须出具相关证明;因临时生病不能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凭县级以上医院病历办理缓测手续,录取后在新生报到前先行参加测试并合格后方可办理新生报到手续。

2.综合能力测试分专业进行,主要以“对专业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立志于为国家发展做重大贡献”为标准,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重点考查学生在所申报基础学科领域的志趣、天赋、潜质以及已经或可能展现出的能力等。考核方式由各专业从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三种方式中选择(不超过两种),其中笔试和面试主要考查学生所申报学科的基本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满分100分。综合能力测试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学校考核测试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届时再另行通知。

(五)录取办法

我校将以考生综合成绩为依据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1.考生综合成绩合成办法

综合成绩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我校在生源省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按综合成绩高低择优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同分时,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者优先)。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所需计划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拟录取名单于8月5日前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分省分专业录取标准将在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学校成立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专责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财务部、国际交流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及相关学院。

1.强基计划录取入校的学生实行单独编班、小班制教学,设置首席教授,实施烛光导航工程,安排知名教授“一对一”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活动。

2.学校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阶段性考核及动态分流补入机制。本科二年级末,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学生分流到同专业普通班,空缺人数可由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同专业普通班学生申请转入。本科三年级末,组织专家对强基计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良好和优秀者即可获得继续攻读研究生资格,其中考核优秀者优先获得直博资格。研究生阶段,继续实行专家考核机制,监控培养质量,对不合格学生进行分流管理。

3.学校将通盘考虑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以学术为纽带,以拔尖创新的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制定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本科阶段培养重点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在本学科或本学院所涉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学校相关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机构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优先吸纳强基计划学生参与项目研究。

4.学校将多渠道增加强基计划学生国际交流交换学习机会,学校支持学生出国交流经费优先保证强基计划学生需求;突出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科学领域拔尖人才,并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5.学校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举措,树立标杆。为每名“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建立人才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发展情况,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学校不要求报考考生另行提供与此相关的材料。

(二)对于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

(三)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入学后本科学习期间不得转专业,本科期间阶段性考核分流原则上限于本校普通类同专业。

(四)考生来校参加考核测试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考生须缴纳考试费。

(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武汉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信息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结果公正、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武汉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式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楼南205、206室

邮编:430072

招生咨询电话:027-68754231(正常工作时间)

传真:027-68755571

电子邮箱:wdzsb@whu.edu.cn

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aoff.whu.edu.cn

武汉大学监察部

电话:027-68752636(正常工作时间)

邮箱:jwo@whu.edu.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八、本简章由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毕业生评价指标)

武汉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

招生专业特色

数学与应用数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最近的2016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科学研究水平排名全国第4。拥有“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计算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学术平台。突出名师引领、支持个性化发展、强化科研训练、加强国际化培养、重视本硕博衔接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数学基础与实际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立志于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交叉学科应用,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高层次拔尖数学人才。

物理学:全国第一个通过三级专业认证的物理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均位列全国所有高校物理学专业前十名。拥有一支以徐红星院士、六位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学术视野开阔、创新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旨在招收对物理学具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生,以高难度荣誉课程为基础实行小班教学,以博士生导师一带一的形式实行科研训练。

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通过全国高校化学专业试点认证(最高等级),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自进校起,国字号名师即担任学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基础,实施小班化教学和管理,鼓励跨专业选课、支持个性化发展,分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学生二年级起逐步进入科研实验室,本科阶段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阶段赴海外名校学习。学生还将享受专属奖学金、定制式实践训练,百分百师从知名博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生物科学: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充分利用、发挥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优质资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双一流”学科等)育人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对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源头创新、具有一定学科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体化的衔接培养模式。通过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突出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具备逐步成长为高层次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潜力。

汉语言文学:始创于1893年的“汉文门”,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该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入校后即由国字号名师进行一对一学业指导,实施小班化教学、个性化培养,依托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级科研基地,利用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分阶段进行科研能力训练。优先选派和资助赴海外名校研习。通过一体化的衔接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思想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具备逐步成长为所从事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潜力,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

历史学:创建于1913年,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突出。拥有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入选首批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坚持国际化办学,专职外籍专家提供全英文课程,并资助学生赴海外名校学习。创设“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科研项目制与学年论文制”,为有志于探索历史学奥秘的学生实行一体化衔接式培养,支持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对一专业学术导师指导、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享受专属奖学金。利用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节活动、专业的实习基地,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历史学拔尖人才。

哲学: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内历史最悠久、最有实力的哲学专业之一,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曾兼任哲学系主任。师资力量雄厚,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多人。利用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通过本硕博衔接、国际化、小班化以及科教协同等特色培养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严谨的理论思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医学:具有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背景、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群进入全球ESI前5‰或1%。推行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和导师制的“三化一制”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与科研、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三协同”的科教协同培养机制;搭建国际合作培养平台,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法国洛林大学等医学院校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专业学习与科研训练衔接、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衔接、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衔接,致力于培养符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厚基础、宽口径,懂临床、擅科研,能创新、敢引领”的基础医学领军人才。

 山东大学

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入围

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以下同)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参照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执行,以下同)上60分(理工类)或40分(文史类);对于不分文理的省份,须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线上50分。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入围

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注:对于高考成绩总分不是750分的省份,以上高考成绩分数按照考生所在省份的考试总分与750分之比进行等比例折算,并按照四舍五入的规则确定。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2020年我校强基计划招收180人,招生专业如下:

注: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中,“物理+化学”表示物理和化学都要选考,“物理/化学/生物”表示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中只要选考其中一门即可,其他情况同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录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2),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最多可报考我校4个专业志愿,并可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确定入围学校考核考生

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我校学校考核人选(如有同分考生,均可入围)。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我校报名条件中相应的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

(四)学校考核

我校于8月3日前组织学校考核(以下简称“校考”),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1.笔试和面试方案

笔试为综合试卷,满分100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满分100分。

2.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办法

我校组织专家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审查,作为校考的重要参考。

3.体质测试方案及成绩使用方法

我校组织考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内容:50米跑和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不计入校考成绩,测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校考成绩折算

校考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我校校考工作方案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

(五)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换算成百分制)*85%+校考成绩*1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按综合成绩由高至低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进行专业分配,专业间无分数级差。若有考生综合成绩相同,首先比较校考成绩,然后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理工类或不分文理考生依次比较高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不能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则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录取到其他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不予录取。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我校予以录取并满足第一专业志愿。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同意后,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

我校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专门制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养阶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国学、古典文献、科技考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治理、国际问题等)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自主选修其中一个模块;“X”是指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在选定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相关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基本学制四年,考核合格授予博士学位。

强基计划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入校后,在第三学年末(本科阶段)进行第一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进入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继续学习;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相应专业普通班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增补进入强基计划。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在第五学年末进行第三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自愿放弃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

我校对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学术交流、公派留学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同时为强基计划学生分阶段颁发荣誉证书。

各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详见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

五、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于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对于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学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将有关情况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已经入学的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撤销其毕业证、学位证。学生所在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四)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

(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本方案如有与教育部2020年招生培养政策不一致之处,以教育部有关政策为准。

六、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山东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四)本简章由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七、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编:250100

招生咨询电话:0531-88364787,传真:0531-88564787

电子邮箱:sdbkzs@sdu.edu.cn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www.bkzs.sdu.edu.cn

山东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0531-88363636 邮箱:jjc@sdu.edu.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

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120名

招生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6个专业。

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相关科目高考成绩均达到相应专业的最低要求,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不划定本科一批控制线的省份,参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划线标准执行,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与我校要求相匹配。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不划定本科一批控制线的省份,参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划线标准执行,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与我校要求相匹配。

报名时间

2020年5月10日至5月30日

报名方式

申请填报我校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730),按报名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填报要求如下:

1.考生只能填报一所试点高校。

2.考生只能填报一个专业,且考生选考科目或科类须符合相关专业要求。

报名材料要求

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系统中完整填写。

入围校考办法

对于报名材料齐全的第一类考生,以不超过我校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三倍为原则,按照高考总成绩(不含加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入围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并且报名材料齐全,即可入围校考。

考核确认

申请考生须于限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730) 查看入围名单及我校考核安排。

考核办法

入围考生须按时参加我校组织的面试和体育素质测试,考核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具体考核方式、时间、地点以报名系统内公布的为准。面试不接受缓考和免考申请,体育测试不接受缓考申请。

1.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创新潜质以及综合素质等。

根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面试情况综合评价给出面试成绩。

2.体育素质测试方案及成绩使用方法:

体育测试内容:(1)实心球投掷。(2)坐位体前屈。(3)立定跳远。

免考申请说明:学生因残疾原因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须填写《免予执行兰州大学体育测试申请表》(以下简称《免体测申请表》,见附件),并提供三级甲等医院医学证明(或残疾证明)。考生本人须携带身份证原件、《免体测申请表》原件和三级甲等医院医学证明(或残疾证明)原件于面试前一天到我校进行现场核验,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免予体育测试并视为合格。

成绩使用办法:除经兰州大学核准免予执行体育测试的情况外,体育测试不合格者及未参加体育测试的,均视为报考无效。

3.高校考核成绩折算办法:

对参加考核的考生,面试成绩和体育素质测试均合格者,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考生的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满分值)×85+(面试成绩/面试满分值)×15 。

录取办法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依据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对面试成绩和体育素质测试均合格者,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素质测试成绩。

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将于限定时间内在报名系统(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730)公布录取信息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咨询方式

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931-5196678、0931-8912116

本科招生咨询电子邮箱:zsb@lzu.edu.cn

兰州大学主页:http://www.lzu.edu.cn

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b.lzu.edu.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

其他说明

兰州大学普通本科招生有关的信息以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b.lzu.edu.cn)和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发布的为准。

兰州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由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未委托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开展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不举办且不授权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活动。

需要了解强基计划等招生考试相关信息的考生和家长,请通过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发布的咨询方式进行咨询。